南京大学开发单电极纳米LED,助力近眼显示发展

11月4日消息,近日,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美国学术期刊《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团队开发了一种仅需单个电极,且可由交流电驱动的纳米级LED技术,未来有望提升AR、VR等近眼显示器件的亮度与清晰度。
 
纳米LED研究
 
采用交流电驱动的纳米LED器件(图片来源:Applied Physics Letters)
 
据悉,传统LED采用直流电源,需要正负两个接触点,然而随着LED器件不断小型化,制造数以百计的微纳米级LED像素时,确保每个微结构与两极精确对齐成为了一大工艺难题。
 
对此,南京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改用单电极与交流电驱动LED的方式,大幅简化了这一复杂过程。
 
采用交流电不仅让LED的设计更简单,还让研究团队在LED制造工艺与光电性能上实现了多项改进。此外,团队通过控制交流电的频率,研究了电子转化为光子的过程,找到让LED既不闪烁并能高效发光的最佳频率。
 
据悉,团队采用了堆叠半导体材料并采用蚀刻工艺,制备出表面具有300纳米厚度的纳米棒阵列原型器件。光滑均匀、无粗糙边缘或缺陷的纳米棒结构,有效提升了器件的量子效率。
 
研究团队表示,这种纳米级的LED器件,满足了AR眼镜所需的超高像素密度显示,这一新技术不仅适用于近眼显示,未来还可拓展至光通信与生物医学设备领域。(LEDinside整理)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