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投资25亿元发力MicroLED、QD LED等显示技术

昨日(7/15)外媒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宣布,将在2032年前投资4840亿韩元(约合3.5亿美元、25.1亿元人民币)发展iLED(In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包含Micro LED、QD LED及nano LED等。

韩国政府表示,韩国目前在OLED市场保持领导地位,但在ilED领域仍落后其他国家,对应的LED外延、芯片和材料依然高度依赖进口。本次投资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本地化产业生态链,为韩国显示产业挖掘新的增长引擎。

OLED竞争激烈+供应链安全焦虑,韩国押注iLED

据了解,过去,韩国凭借三星和LG两大巨头,几乎垄断了全球OLED市场。但近年来,以京东方(BOE)、TCL华星、维信诺、惠科、天马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崛起,不仅在LCD面板领域全面超越韩国,还在OLED领域跑出了加速度,全力追赶韩国厂商。

具体来看,韩国当下在高端柔性OLED等市场仍占优势,但中国厂商在中低端OLED市场的份额正迅速攀升,技术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此外,在无FMM OLED等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中国企业也在奋起直追,如维信诺ViP技术量产工艺已于2023年全线跑通,并将在G8.6代AMOLED新产线上引入这项技术。而TCL华星的印刷OLED技术也开始从专业级向消费级市场进击,目标直指潜力巨大的中尺寸应用市场。

此外,iLED技术被认为是颠覆OLED的下一代显示技术,相较于OLED,iLED因采用无机材料,在寿命、亮度、画质、能效等方面表现更好,避开了OLED屏幕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的“烧屏”(烙印)问题,以及亮度受限等难题,在车载显示、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备受看好。

Micro LED、QD 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

另值得注意的是,iLED技术,特别是Micro LED,其产业链逻辑与OLED显著不同,前者的核心在于微米级别LED芯片的制造、检测与转移,意味着更接近半导体产业的范畴。而中国拥有强大的LED产业基础、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已将Micro LED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多家企业投入巨资研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韩国厂商而言,中国企业来势汹汹。

而韩国企业虽然在Micro LED、QD LED等技术上是走得较早,但由于产能问题,关键组件和材料对外依赖度高,由此构成供应链不安全的短板。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也在声明中直接指出,韩国目前所需的iLED芯片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市场转向iLED,韩国不仅无法延续OLED的辉煌,甚至可能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和上游供应链,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在这场决定未来十年显示产业格局的全球竞赛中抢占先机,实际上,韩国早在2022年5月便首次将目光精准聚焦于iLED在显示应用上的完整生态系,并以追赶者和补链者的角色,启动了国家级的专项投资。在此背景下,首尔半导体近几年来持续挖掘Micro LED等技术的增长潜力,其基于WICOP无封装技术的Micro LED产品已投入量产,用于户外广告展示和虚拟演播室内等商业显示场景。

如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正式公布启动iLED这项大规模的国家级研发项目,目标明确,直指痛点。如韩国政府坦言,此次投资旨在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扭转韩国在iLED领域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二是降低对外国制造的关键LED芯片和核心材料的严重依赖,建立自主可控的本土供应链;三是为国家寻找OLED之后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结语

综合来看,韩国政府投资发展iLED,一方面是为了解决自身在下一代技术上的短板,避免被竞争对手“弯道超车”,并保障国家关键产业的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在iLED这片蓝海市场中复制OLED的成功,从而继续引领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

从全球显示产业的层面来看,该技术将对全球显示技术的演进路线产生影响。无论如何,这场围绕iLED的全球竞赛已经全面展开,后续各地进展如何,将持续受到关注。(文:LEDinside Janice)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