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厂相继退出,LCD面板行业何去何从?

8月2日,关于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和松下公司战略调整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两家公司分别宣布了重大的业务决策,均涉及LCD面板业务的停产,这是对市场竞争和技术趋势的回应,也体现了两家公司在适应未来产业变化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心。

松下、JDI宣布停产LCD面板

8月2日,松下公司发布了2024财年第一财季的财报,宣布清算旗下的LCD面板业务子公司PLD(松下液晶面板有限公司)。

据悉,松下于2006 年开始在茂原市的工厂生产LCD面板,2010年4月开始在姬路市的工厂生产,同年10月组建了PLD,旗下的生产基地随后几年也进行了调整,最终集中在姬路市。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LCD面板市场环境发生变化,PLD在2016年8月停止生产电视所需的LCD面板,并于2019年11月宣布将在2021年停产LCD面板,停产后将专注于库存产品的销售。如今做出清算PLD的决定,意味着松下彻底退出LCD面板市场。

同日,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宣布将在2025年3月之前停止其日本鸟取工厂的LCD面板生产。JDI介绍,鸟取工厂主要使用较旧的非晶硅(a-Si)技术生产汽车LCD面板,而a-Si面板的客户需求逐渐下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更先进的低温多晶硅(LTPS)面板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叠加鸟取工厂产线的生产率和成本竞争力低,JDI就此决定结束该工厂的LCD面板生产,以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盈利能力。

日韩厂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厂商主动权不断提升

松下及JDI的业务调整决定与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密切相关。近年来,LCD面板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格局都发生了改变。一方面,BOE京东方、TCL华星、惠科等中国面板企业在LCD面板领域的产能、产量及市占率不断提升,LCD面板市场的整体盈利能力也因供给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OLED、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逐渐崛起,为面板厂提供了换道领跑的新机遇。

在此背景下,三星、LGD、松下、JDI等日韩厂商面临着LCD业务利润空间无限挤压甚至亏损的窘境,因而陆续进行业务的调整和转型,力争在OLED等更高端的市场获得先发优势和主动权,改善盈利能力,保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

三星和LGD已在2022年先后公布正式停产LCD面板的决定。其中,三星显示于2022年6月完全放弃了LCD面板业务,重心转向QD-OLED面板;LGD则停止韩国本土LCD电视面板产线,暂时保留中国产线,发展重心也向OLED倾斜。

随着三星、LGD、松下、JDI等日韩厂相继退出,以及群创、友达等中国台湾厂商减少LCD电视面板生产、出清落后产线等,全球LCD面板产能显著向中国大陆转移,LCD面板竞争格局从“日韩领先,中国台湾赶超”到“中国大陆主导”转变。

目前,中国面板厂在LCD电视面板领域的市占率遥遥领先,产能集中度高。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大陆LCD电视面板厂的市占率预估将于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70.4%,市占率前三的京东方、TCL华星、惠科在2023年仍将是LCD电视面板出货量前三大厂商,供给的持续集中化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大陆面板厂的话语权。在显示器面板领域,中国大陆面板厂同样占据较大份额。从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高刷新率液晶显示器面板出货量来看,中国大陆前两大面板厂的市占率合计过半。

起伏中的进退与变通,LCD面板厂迎来周期新拐点

市场格局变了,但行业周期规律不会变。面板是一个周期性逻辑很强的行业,价格会随着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变化而起伏波动,这其中又与面板厂稼动率互相之间以及品牌厂库存之间的博弈息息相关,由此形成一个个循环周期。

在2020年之前,由于供给端大规模扩产,导致显著的供过于求,加上贸易摩擦等其他因素,LCD面板价格实际上有约两年半的时间处于低迷状态,此后才逐渐筑底。

日韩厂相继退出,LCD面板行业何去何从?

2020-2021上半年

2020年,“宅经济”下的居家办公潮带动了笔电、显示器等产品的需求,叠加大尺寸超高清电视的崛起,LCD面板价格逐步进入上行周期。与此同时,全球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原材料供应短缺的状态。在两大主要因素的综合影响下,LCD面板价格持续上行,并在2021年中达到阶段性高位。彼时,全球面板厂都吃到了丰厚的红利。

以京东方为例,2021年,京东方实现营收2193.10亿元,同比增长61.79%;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2.96%;实现扣非净利润239.38亿元,同比暴涨796.38%,营收和净利均创历史新高。不仅如此,2021年仅一年的净利润与其2013-2020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近乎持平。可见,这一年面板厂是赚得盆满钵满,这也是三星、LGD等当时延迟停产LCD面板的主要原因。

2021下半年-2022年Q3

然而,面板的连续涨价则不断加重下游品牌厂的盈利压力。就电视领域来看,品牌厂不仅面临面板成本的飞涨,也在整机用的相关半导体零部件涨价及缺料方面承压,因此转而采取缩减中小尺寸电视出货量的策略,转战利润较为丰厚的大尺寸和OLED、QLED等中高端产品市场。此外,高通货膨胀持续席卷全球,宅经济带动的需求也开始转弱。供给端,京东方、TCL华星等中国大陆厂商持续扩张高世代产线,产能再次处于过剩状态。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Witsview数据显示,供需失衡叠加库存高位之下,2021年7月下旬开始,部分LCD电视面板价格开始出现下跌(小尺寸电视面板)、显示器及平板等面板价格的涨幅也加速收敛。8月开始,大尺寸电视面板价格也开始下跌,到9月,各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平均下跌20美元以上,跌幅创单月历史最高。

往后约一年左右的时间,电视、显示器、笔电面板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加上这段时间,由于地缘冲突、通货膨胀等因素,显示行业经历了严峻的产业寒冬,多数面板厂出现亏损。例如,2022年,京东方营收在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净利润降幅也比2018-2019年多,并且扣非净利润转亏。

日韩厂相继退出,LCD面板行业何去何从?

日韩厂相继退出,LCD面板行业何去何从?

面对这个局面,面板厂为减少亏损,陆续释放出减产的信号,积极调整产能,改善稼动率,消化库存。2022年6月,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Witsview数据显示,京东方、TCL华星及惠科三大陆系面板厂(合计市占率66%)第三季电视面板产能预计将较原计划减少15.8%,环比减少2%。台厂(电视面板出货量占比近两成)在价格走跌的压力下,选择动态调整产能;而韩厂虽然已逐步将重心移往如OLED、QD-OLED及QLED等高阶产品,同时又有自有品牌在背后支撑,但面对价格持续走跌的形势, 也不得不维持产能弹性调整的运作方式。

京东方2022年的LCD面板销量、产量和库存量变动情况便侧面反映了面板行业的这一变化。2022年,京东方TFT-LCD面板的销量同比增长不到0.1%,产量也是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库存部分,2021年库存量同比大幅增长135%,到2022年,库存量同比下降近17%,也是五年来首次出现库存量减少。

2022年Q4至今

随着面板厂的减产,结合年底下游品牌面板备货高峰,库存逐渐去化,大部分面板价格从2022年Q4开始逐渐止跌、企稳。在面板厂采取的按需生产、动态控产、健康发展策略下,面板产能稼动率有所提升。来到2023年,受益于品牌618提前备货以及北美亚马逊Prime Day促销备货动能,LCD电视面板于3月起涨,涨势延续8月上旬。此外,随着终端进入换机潮,显示器、笔电面板行情也逐渐回温,并分别于6月、7月开始出现涨价(部分尺寸),8月上旬企稳。

面板厂认为,接下来在继续调控稼动率,按需求生产的策略下,电视面板价格仍有望维持上涨动能。至于显示器和笔电面板,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副总范博毓预计,显示器面板仍有涨价空间,部分笔电面板仍将维持微幅涨势。

业绩来看,目前,京东方和TCL华星等面板厂尚未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但京东方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在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主流应用领域下游备货需求逐步释放,智能座舱、AR/VR、折叠等创新应用领域需求稳步增长,产线稼动率理性提升,这些都正在推动公司业绩改善。

从群创和友达披露的营收情况可见,今年Q2的经营情况明显好于Q1。其中,友达6月份营收创下近15个月来单月新高水平,并且Q2累计营收也是近五个季度以来最高。群创方面,Q2各尺寸面板出货量相比Q1都增长了20%以上,超出了预期。

日韩厂相继退出,LCD面板行业何去何从?

近日,友达和群创也都发表了对下半年面板市场的看法。其中,友达表示,Q3整体库存水位健康,再加上进入传统旺季,面板需求可望持续改善。群创也认为,Q3面板整体景气和需求逐渐回温,加上健康库存和产能调控,预计下半年营运将优于上半年。群创还指出,目前电视面板方面供需趋稳、库存健康,预期价格将持续回稳。IT面板方面,预期下半年季节性促销及客户新机种陆续推出,将带动面板采购需求成长。

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Witsview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面板厂定下了下半年实现由亏转盈的目标,严谨控管生产水位,维持按需生产的策略,预估2023年Gen 5(含)以上LCD显示行业供需比将落在2.1%,低于供需平衡3~5%区间,整体市场属供给紧俏。另外,目前电视面板市场的情况绝大部分是面板厂过去一年谨慎控制产能的结果,供需已不完全反映真实的状况,因此,下半年仍需重点关注面板厂的稼动率以及终端销售的变化。

总的来说,2023年面板行业供需失衡有所缓解,面板周期迎来拐点。接下来,随着产能的动态调整、稼动率的改善和库存水位的健康发展,面板厂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MiniLED加持,LCD面板仍存增量空间

面板周期变化是一个定数: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减产→价格回升/大幅上涨→企业扩产,从这个层面来看,面板厂受面板周期性的影响很大,营运是充满变数的。但从产业的发展前景来看,面板厂商的增长路径仍是相对清晰的。

当下,显示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景象,面板厂商虽然对不同技术路线有所侧重,但总归也是多管齐下的。相比LED、OLED,LCD发展历史最久,传统LCD产业也早在几年前就进入了红海市场,但对于厂商来说,利润空间所剩无几。而MiniLED背光技术的诞生,恰好为LCD冲击中高端提供了可能。

在MiniLED局域调光技术的加持下,LCD在分辨率、对比度、HDR显示、色彩还原度、亮度及厚度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使得LCD在中高端赛道上拥有了足够的竞争力。

近几年来,LED厂商、面板厂均在积极布局MiniLED背光市场,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产业链生态的完善,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探,MiniLED背光现已较为广泛地应用在电视、显示器等消费电子市场,并开始在车载显示领域崭露头角,尽管都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爆发的阶段,但应用趋势已经非常明朗,尤其是在电视、电竞显示器、车载领域。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分析,MiniLED背光+LCD的方案在电视领域的竞争优势逐渐凸显:一方面,LCD目前仍站稳电视面板的主导地位,且不断拉开与OLED面板的价格差,另一方面,MiniLED背光技术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因此,未来该方案将进一步渗透电视市场。在电竞显示器领域,MiniLED背光+LCD的方案也占据了产业链完整和降本路径清晰的优势,增长趋势明显。在高成长性的车载显示领域,MiniLED背光+LCD的方案又在可靠性、亮度及对比度上占了上风,已经获得不少车厂的认可应用。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2023 MiniLED背光新型显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MiniLED背光应用产品的出货量预计将增长至2100万台左右,后续随着成本的下降,更多品牌将导入MiniLED,预期2027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500万台的规模。

从面板的维度来看,这一增长趋势表明终端市场未来对LCD面板的需求量是非常可期的。且不谈LCD自身技术迭代带来的新生机,长远而言,LCD面板在MiniLED技术的加持下,也将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关于LCD在各应用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8月29日,集邦咨询次世代显示技术趋势研讨会上将会展开详细的探讨,届时还有更多关于Mini/Micro LED、OLED等次世代显示技术的精彩议题,与您一起共探行业发展趋势。(文:LEDinside Janice)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