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团队实现基于MicroLED的视网膜投影架构

近日,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郭太良和严群团队陈恩果教授课题组在AR近眼显示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首次实现了基于传像光纤与Micro LED集成的视网膜投影显示(μRPD)架构,相关成果以“Micro‐LED Retinal Projection for Augmented Reality Near‐Eye Displays”为题,发表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期刊。
 
福州大学团队实现基于MicroLED的视网膜投影架构
 
图片来源: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据悉,视网膜投影显示(Retinal Projection Display, RPD)是一种通过投影引擎,将虚拟图像经由瞳孔中心直接投射到视网膜上的技术,在解决AR近眼显示辐辏调节冲突(VAC)问题方面展现出潜力。
 
然而,现有RPD架构普遍采用被动发光的微机电系统(MEMS)或空间光调制器(SLM),面临光束孔径受限和结构缺乏灵活性等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Micro LED视网膜投影显示架构,将主动发光的全彩Micro LED与逐像素成像光纤束相结合,改变了传统RPD设计。此外,采用柔性光纤束为系统带来可适配的结构设计,使其具备光电分离的能力。
 
福州大学团队实现基于MicroLED的视网膜投影架构2
 
图片来源: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研究团队基于上述技术研制出了一款全彩微型视网膜投影显示(μRPD)原型机,实现了在宽焦深范围内的清晰成像。值得一提的是,该μRPD架构在无需特殊防水处理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水下AR 显示,展现了其在严苛环境下的潜在适应性与多功能性。该设计为近眼显示在复杂和高要求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路径,推动了近眼显示系统的发展。(LEDinside整理)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