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总体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构建全市“1+2+3+4”下一代显示产业体系,以终端需求作为龙头牵引,发展两大技术路线,布局三大未来方向,攻关四大核心环节。
到2028年,打造产业链完整、产业生态完善、技术水平领先的下一代显示产业集群,与全国产业链深度联动,锻造一批长板环节。到2030年,下一代显示产业竞争力、配套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更加完整、更有韧性。
关键产品方面,突破Micro LED、硅基OLED、柔性显示等下一代显示关键技术,实现大批量产业化,培育3家以上国内龙头企业。依托上海半导体产业优势,在光波导、驱动芯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等环节突破一批“卡脖子”瓶颈,支撑国内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智能眼镜等新型终端培育出一批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品牌,形成生产制造能力。
未来技术方面,聚焦全息显示、电子纸、量子点显示等前沿显示领域,加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能力突破,涌现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团队,实现创新能力和产业能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产业生态方面,通过AI赋能、终端牵引、公共平台、产业集群、产业联盟等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建设若干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中试平台。推进集群化发展,打造3个显示高端产业集群。加强交流合作,每年举办2场国际级显示论坛和展会。
强化终端引领作用
以智能眼镜带动显示技术创新。积极布局智能眼镜生产能力,建设智能化、无人化产线。发展AI+AR、AI+M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以终端集成培育多技术方向微显示生态链。围绕消费市场的实际需求,聚焦轻量化、低功耗、高分辨率、大视场角等关键技术指标,推动显示器件、波导镜片、核心芯片等关键部件迭代创新,持续提升产品性能。鼓励下一代硅基微显示的产品模式与眼镜形态创新,加快推动全彩化、便携式智能眼镜产品研发。
探索更多下一代显示终端应用。基于下一代显示技术,加强车载显示的产品形态创新,加大在车载仪表盘、中控显示、后视镜、抬头显示(HUD)、后座娱乐、智能座舱等部件的应用。探索全息显示、电子纸显示、量子点显示等未来显示技术的应用创新,在消费电子、教育、医疗、工业、商业、会展等领域,发展新形态的显示终端产品,实现更多的创新应用。
聚焦两大发展路线
强化Micro LED核心能力。面向元宇宙AR/MR等智能显示终端,重点支持全彩Micro LED微显示器量产。突破低功耗CMOS背板、高PPI Micro LED阵列、巨量像素转移、高精度异质异构工艺、海量颗粒修复等关键技术。支持开发高制程显示驱动量产晶圆、新型Micro LED器件以及高效散热模组等。鼓励可拉伸Micro LED产品的研制,推进8K及以上超高清Micro LED显示模组的产业化。
提升硅基OLED技术水平。面向元宇宙VR/MR等近眼显示,支持超高分辨率全彩硅基OLED微显示器研发和量产。攻克大尺寸CMOS驱动、OLED强微腔、叠层OLED、高良率阳极结构,优化硅基OLED制备流程降低成本。鼓励推进定制化模拟/数字低功耗、高分辨率CMOS驱动量产。推动研发面向高灰阶、低延迟场景的新型AI智能微显示器,解决硅基OLED纱窗效应、拖影眩晕、色彩还原等问题。
培育三大前沿方向
加大全息显示技术布局。支持无介质3D全息显示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鼓励全息显示与元宇宙、数字人等结合,提供3D显示新模式、新应用。鼓励光克隆全息三维显示技术发展,推进材料量产化能力提升。支持全息显示纳米材料突破,解决屏幕透明化的问题。支持AI算法优化显示效果,实现大尺寸3D无缝拼接。
加强电子纸显示创新应用。重点支持电子纸高分辨、大尺寸、彩色化、柔性化的核心材料、工艺的研发。加强电子纸膜片关键材料TFT柔性基板的开发和量产工艺优化。鼓励研发支持动态显示的新型电子纸材料。探索建设电子纸创新中心,整合行业资源协同创新,扩大电子纸生产、应用等生态圈。
支持量子点显示技术突破。推进量子点主动式发光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支持量子点材料及相关显示器件领域开展创新技术研发。鼓励高校、企业等开展AMQLED、AMOLED+量子点、Mini LED+量子点等高端显示的研发与量产化工艺优化,提供高亮度、广色域、长寿命及低能耗的显示模组。
发展四大核心环节
提高光波导供给能力。持续扩大本市光波导晶圆加工能力。鼓励开发阵列、衍射光波导及高度耦合的光机模组。面向轻薄、大视场角的眼镜终端需求,支持轻薄化晶圆制备、高折射率材料创新。支持波导光栅光学设计、波导片制备、量产工艺及集成等技术研发。鼓励创新大小束流混合曝光技术、光刻系统混合曝光技术、特殊刻蚀工艺等方案,推动轻薄化、高性能、零彩虹的全彩衍射光波导量产。
扩大显示芯片优势。面向元宇宙、智能终端、车载等领域,提升显示驱动芯片技术水平。支持Micro LED芯片开展大尺寸外延、高像素密度结构、量子点全彩化等全链条技术攻关。提升中小尺寸柔性显示驱动的市场规模,加速4K、8K超高清显示驱动的渗透。提升高端显示驱动晶圆加工工艺能力,持续扩大加工产能规模。推动芯片端与面板厂、终端合作,研发画质补偿、分区实时调控等技术。支持智能眼镜主控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市场开拓。
填补核心装备缺口。面向Micro LED、硅基OLED等生产,鼓励高端工艺以及检测等装备的研发和量产。支持面向Micro LED异质集成高精度晶圆级混合键合设备、晶圆级缺陷点AOI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开发适配树脂晶圆加工压印的新型纳米压印设备。面向高世代显示需求,支持高精度平板显示光刻机、长短寸量测设备、精密掩膜张网机、PECVD、线性蒸发源、蒸镀机等前道核心装备研发和产业化。
补齐关键材料短板。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显示材料基因库,创新探索有机发光材料、薄膜封装等新材料体系。面向巨量Micro LED晶粒的稳定键合,支持激光巨量转移承接胶材的开发。面向光波导制备,研发高折射率、高附着力纳米压印胶。面向柔性显示,加快研发低温彩色光刻胶、光敏性聚酰亚胺、无色透明聚酰亚胺、支撑膜等关键材料。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要持续优化显示产业生态,发挥“AI+显示”的赋能作用,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政策支持,发挥行业组织的协同带动作用。(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