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司朗副总裁:光学传感器助力移动技术

6月28日,2016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的全球终端峰会在上海召开。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副总裁、红外业务总经理Bodo Ischebeck出席并做“光学传感器助力移动技术”主题发言。在演讲中,Bodo Ischebeck介绍了光学传感技术搭载移动终端设备,在生物识别、生物传感、VR/AR和3D传感领域的新应用和发展前景。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副总裁&红外业务总经理Bodo Ischebeck

生物识别系统应用于移动设备的机会与挑战

Bodo Ischebeck在接受LEDsinde专访时提到,红外光搭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用于虹膜识别及脸部识别成为新趋势。

去年日本富士通推出了全球首款虹膜扫描解锁手机,这款手机搭载欧司朗光电半导体生产的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可以更加安全地解锁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等高安全等级的应用。

由于每个人的虹膜特征都有其唯一性,因此虹膜识别技术相较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安全防护等级更高,因此成为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解锁的新方式。

生物识别技术的前景美好,但Bodo Ischebeck同时也提到,目前虹膜识别系统的成本偏高,主要不在于红外LED器件太贵,而在于相机系统!

由于现有的相机为了避免太多噪声干扰影响到成像质量,因此会屏蔽掉810nm的红外光。因此现有的虹膜识别系统需要另一个能够独立感测红外光的相机。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系统厂势必会努力将红外光感测整合进现有的相机模块中来降低整体成本,但仍需要一段时间来克服这些技术挑战。

除了成本偏高之外,Bodo Ischebeck强调打动消费者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个人资料保密要求较高的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必定是一个杀手级的应用。但现阶段的移动支付似乎还不够成熟,基础建设还未完成。因此需要观察网络运营商或是品牌设备厂能否加速推出相关的应用。

目前许多手机厂商已经对于虹膜识别技术跃跃欲试了。特别是欧司朗观察到三星的手机已经在印度的政府标案导入搭载虹膜识别的手机。主要因为公共部门对于机密数据需要有更强的防护措施。虽然目前已采用虹膜识别手机的数量仍有限,但应用前景乐观。

虹膜识别技术的原理是透过红外光照射眼睛,同时设备上的相机将拍摄虹膜画面,进而识别其特征。

光学感测技术实现了虚拟现实应用

此外,在备受关注的增强现实、虚拟现实领域,光学感测技术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在游戏领域,VR眼镜及头戴式显示器搭载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红外追踪技术,形成了一套追踪系统,可以追踪用户的眼球运动以及人体运动方向。

与此同时,焦点渲染技术(Foveated Rendering)让眼球追踪系统获得了新的应用,成为VR市场上的最受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透过光学传感器,该渲染技术会针对眼睛关注的焦点目标进行分析,对焦点位置提供较高的分辨率,其他部分则用较低分辨率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VR移动设备的图像处理负担,使得VR设备能够提供更快速、准确和低延迟的跟踪渲染。

Bodo Ischebeck也特别强调,尽管现阶段各家VR业者的感测技术原理均不尽相同,但光学传感器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零组件,占VR系统成本比重也相对偏高。因此未来VR厂商还会针对其系统不断的优化,包括整合更多的功能以及更进一步降低成本。而欧司朗是唯一可以提供所有光电解决方案给VR与AR系统的厂商。

从发光组件(Emitter),接受组件(Detector),甚至是IR雷射,通过这些关键的组件可以支持定位追踪(Position Decetion),手势感测(Gesture Recognition),影像投射(Projection),眼球追踪(Eye Tracking)等技术。目前欧司朗已经投入大量的工程与研发人力来支持VR系统厂商,并且能够提供经调校过,效能优化的光学感测组件给客户。

VR眼镜及头戴式显示器搭载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红外追踪技术,形成了一套追踪系统,可以追踪用户的眼球运动以及人体运动方向,为VR用户带来了更加自然流畅的游戏体验。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积极扩张,追求长期成长动能

“光学传感器已经广泛搭载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上,对于当今的移动设备而言,光学传感器不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须选项,”Bodo Ischebeck介绍。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致力于为这些移动设备提供最合适的组件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希望未来能够实现更多先进的应用。同时为了配合市场需求而持续扩充产能。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包括在中国也招聘了不少研发工程师,营销与业务人员,针对客户提供技术支持。

欧司朗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我们积极寻求成长动能,并且希望能够永续经营,这也是我们对于客户做出的长期承诺。”



如需转载,需本网站E-Mail授权。并注明"来源于LEDinside",未经授权转载、断章转载等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E-Mail:service@ledinside.com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LEDinside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