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品牌佳明(Garmin)在今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Micro LED智能手表Fenix 8 Pro,官方建议零售价15,800元人民币。佳明的首发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表明Micro LED技术在智能手表上已具备商业化能力。
然而,在业界的关注与期待之下,佳明的这一举措,究竟是行业大规模应用的开端,还是仅限于高成本的细分市场尝试?本文将展开探讨。

图片来源:佳明
Micro LED手表面临“成本与功耗”高墙
Micro LED之所以被称为“终极显示技术”,是因为它集合了理想显示的众多优点,如高亮度、高对比度……这些优点在佳明Micro LED智能手表上也得以体现,其拥有326 PPI的像素密度,峰值亮度可达到4500nits,成为史上最亮的智能手表。

性能虽好,但是制造难度也高。在一块仅1.39英寸的屏幕中,需要集成超过60万颗独立的Micro LED芯片,其制造难度可想而知。佳明的供应链同样说明这一点,其采用錼创的芯片,以及由友达负责背板、巨量转移和背板成型,这些环节均由在Micro LED领域投入大量资源的厂商承担,侧面反映了Micro LED量产的高难度。
高制造难度也直接推升了生产成本。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现阶段Micro LED的BOM 成本 (未考虑返修成本) 主要来自于Micro LED COC(Chip on Carrier),占总成本的85%,导致Micro LED短期内难与技术成熟且成本更低的OLED竞争。作为史上最亮的智能手表,如何平衡性能与续航成为关键,佳明和友达也提到希望未来三年将功耗降低50%。
佳明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那么,在技术门槛极高、造价昂贵的当下,佳明为何选择推出Micro LED手表?
从产品定位来看,佳明Fenix 8 Pro的核心用户是潜水、滑雪、冲浪、铁人三项等领域的人士。与普通消费者不同,这些用户的核心诉求更多是在极端环境,如雪山反光、水下环境或烈日强光下,仍能保持清晰和稳定的显示效果。对于这些用户而言,显示效果直接关系到户外活动的安全和整体体验,Micro LED显示技术的特性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Fenix 8 Pro提供Micro LED与AMOLED两种屏幕可选。根据京东官网介绍,在同样偏移约60度的观看角度下,Micro LED屏幕的显示清晰度是AMOLED屏幕的6倍。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轻松获得清晰的视觉反馈,提升了信息读取的效率和安全性。
也正因为Fenix系列定位在高端专业市场,这些用户群体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这给了佳明足够的品牌溢价空间来消化Micro LED现阶段昂贵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当对手还在布局AMOLED手表的时候,佳明率先量产Micro LED手表,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从长远战略看,这是佳明在提前布局Micro LED与传感器的集成技术能力。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指出,与传感器集成的能力一直是Micro LED的一个重要技术优势和商业化指标。作为手表大厂,佳明历来高度重视数据采集与健康监测等功能,这也解释了为何即便面对当前Micro LED技术的高门槛,佳明仍选择推进布局。借助Fenix 8 Pro,佳明实际上是在与Micro LED技术共同成长,为未来感测元件与显示的深度整合,以及核心供应链资源的优先获取铺路。
Micro LED手表的下一位接棒者是谁?
佳明点燃了Micro LED在智能手表上的“一把火”,但要让这火焰真正蔓延开来,还要看是否有人继续“添柴”。

其实在佳明之前,科技巨头苹果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代号为“T159”的Micro LED自研项目,目的是为其Apple Watch Ultra配备自研的Micro LED屏幕。在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并与ams OSRAM等供应商深度合作后,该项目最终还是在2024年初按下了暂停键。
不过,在这场关于智能手表显示技术的博弈中,仍有其他品牌在奋战。瑞士手表品牌泰格豪雅也在研发Micro LED智能手表,早在2023年4季度,友达就开始向其出货首批Micro LED面板。国内的老牌家电巨头康佳也在布局。早在2020年,康佳便发布了Micro LED手表APHAEA Watch,该手表点间距为0.12mm,芯片尺寸小于30μm,对比度达百万级,亮度达1500nits,应用了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自主开发的HMT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转移效率超过千万级。
面板产业链积极布局Micro LED手表面板
无论是佳明的布局,还是泰格豪雅的卡位,由于Micro LED极高的技术门槛,终端品牌要想真正把产品落地,离不开上游面板厂商的支持。正如前文所提及,佳明Fenix 8 Pro与泰格豪雅的背后,都站着同一个合作方——友达。
早在2023年底,友达就实现了Micro LED手表面板的量产,在后续产能规划上,友达光电的4.5代Micro LED生产线计划在今年投入量产,产品将覆盖智能手表及大屏电视,并预计于2026年进一步拓展至车载显示领域。
除了友达外,錼创、群创、三星显示、TCL华星、天马等面板企业也都在积极布局,共同加速Micro LED手表应用方案的成熟与商业化进程。

錼创已明确将智能手表视为今年的核心增长动能,其在今年推出了1.39英寸智慧手表Micro LED面板,采用高效节能Tantium芯片技术,搭载高分辨率与5,000nits峰值亮度,为穿戴装置提供兼具省电与高画质的新解决方案。
群创的步伐同样紧凑,已经开发了1.1英寸、338 PPI 的Micro LED穿戴显示屏,具备超高像素密度、高分辨率和低功耗的特点,预计将在今年实现量产。
在韩系阵营方面,今年初的CES展会上,三星显示首次展示了峰值亮度达到4000nits的Micro LED可穿戴显示屏。经过7个月对发光效率的优化提升,在8月举行的韩国显示产业展上,三星显示再次亮相,展出了全球最亮的Micro LED智能手表屏幕,亮度提升至6000nits,分辨率达到326PPI,屏幕内集成约70万个微型三色LED芯片。
不过,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也指出,三星在Micro LED手表领域仍以技术探索为主。作为全球智能手表OLED市场的既得利益者,三星通过Micro LED的研究,旨在了解其潜在机会,以及这一新技术可能对OLED产品带来的挑战。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则侧重于从底层技术路线实现突破,特别是玻璃基技术。
TCL华星与三安光电合资的企业芯颖显示专注于开发基于玻璃基板的Micro LED技术产品,可应用于高分辨率Micro LED智能手表等领域。天马也成立了专门的Micro LED研究院,公司采用玻璃基LTPS技术路线,专注于智能手表等新兴应用领域。
小结
佳明Fenix 8 Pro的问世,标志着Micro LED技术在智能手表上的商业化应用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也提振了产业链的信心。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在智能手表的催化下,Micro LED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9年突破4.61亿美元。
尽管市场前景可期,但受限于当前高昂的制造成本与功耗挑战,Micro LED短期内无法像OLED那样在消费级大众市场大规模普及。然而,凭借超高亮度与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Micro LED已在专业运动与奢侈品等“价格脱敏”的细分赛道中找到了生存的土壤。
展望未来,随着芯片微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传感器集成优势的充分释放,Micro LED有望逐步打破小众局限,从高端细分领域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市场。(文:LEDinside 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