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背光场前景可观,光效成本亟待突破

LED背光逐渐进入产业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从开始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到现在应用于显示器、液晶电视,LED背光产品不断涌现,市场佔有率不断攀升。

京东方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王刚认为,相对于CCFL背光来说,LED背光有很多的优势,特别是其在环保方面有重要意义,所以,伴随着成本的降低、市场的扩大,LED背光产业的发展对CCFL背光的影响很大,CCFL有可能最终被LED取代而退出市场。

3M(中国)光学部大屏业务拓展经理堵光磊表示,LED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会成为液晶行业成长的新驱动力。「从消费者层面来看将会创造液晶显示新的卖点和应用,从而拉动消费需求;从生产者层面来看则会促进配合LED进行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换,进而继续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3M早在五年前就开始着手利用公司核心技术平台,开发可以充分发挥LED特点的光学和机械系统。LED给液晶显示带来的变化才刚刚开始,随后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苏遵惠认为,LED的制造和封装技术,特别是大尺寸背光源相对CCFL还不够成熟,表现在LED制造厂商对用于背光源的 LED的技术要求还不十分明确,特别是国内厂商。从封装方面看,现在LED封装更适用于照明,而不太适应背光源对混光距离的要求。「商品化LED仍然存在发光效率不高的问题,色域与光效的矛盾,必须有所突破,同时LED的价格还较高。」苏遵惠强调。

王刚表示,从中等尺寸的显示产品如笔记本、显示器,到大尺寸产品如液晶电视,CCFL背光源一直是背光源产品中份额最大的。「目前,在大尺寸背光方面,CCFL背光因为其较低的成本和成熟的技术,佔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同时,各大厂商也在CCFL背光中加入了新技术,给其增添了活力,如扫瞄背光、动态背光等。新技术的加入,改善了液晶显示的质量,降低了功耗。」

王刚认为,虽然LED背光发展前景看好,但LED光源技术现阶段还称不上完美。包括成本、光效率、亮度均匀性控制等难题尚需技术层面的改进。LED为点光源性质,不同于线光源的CCFL。应用于背光的LED,需要在光均性的处理上特别讲究。为讲求光均性,每颗LED的发光亮度特性,在挑选上也要求一致性。此外,若有某颗LED的寿命先行告终,就会影响光均性,所以必须确保所有的LED都具备长寿功能。如此严格的挑选,便使得LED背光的成本攀升。

目前国内液晶上游配套的工厂不是特别多,如果建立新的液晶生产线,就必须建设新的上游配套工厂,以保证货源,降低成本。王刚认为,对国内的上游配套工厂来说,基本上还是以生产加工为主,并不能紧跟国际形势,开发新技术。像目前比较流行的超薄背光技术、动态背光技术,国内背光源厂几乎没有新产品推出,而使用这些新技术的新产品,在国内、国际各大展会上已经多次被国际大公司(三星、LG等)展示过。

苏遵惠表示,国内液晶面板制造企业应着力进行提升液晶透光率的研究,从源头上降低能源消耗。LED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应努力提升LED的发光效率,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LED参数的分档,RGB白光的封装要求,要与背光源设计制造企业配合,否则即使光效上去了,也拿不到LED背光源这个市场的商机。」

陈和生表示,国内如果不尽快在电视机企业、背光板企业、LED光源企业之间形成技术和应用上的互动进而尽快形成自身的产业链技术体系,则在这项技术及市场上又将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甚至会再一次面临缴纳巨额专利费的困境。「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技术,对应用企业而言需要尽快解决对LED的发展与特点认识还不够完全的问题,当前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不计成本地推进应用进程,而且还需要向上游整合,加大对基础材料如芯片、封装件的重点定向投入。而从国内现在的产业结构来看,这项工作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及优势整机企业的共同推进和引导。」

陈和生认为, LED企业进入大尺寸液晶背光领域的最大障碍,主要在技术交流与互动改进及试样产品的应用推广等方面,目前都不太容易得到整机厂家及背光应用企业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