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LED产业“大补”引争议

不管是街道办、区政府招商引来的中小项目,还是省市一级招来的大项目,中国大陆的招商引资竞争都非常激烈,各地比拼优惠政策、产业配套,还有服务态度等政务环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新兴产业 ,优惠政策功不可没。以LED产业为例,作为培育中的新兴产业,安徽芜湖后来居上,成为大陆LED上游产业集聚区,补贴力度也是后来居上。

对设备进行财政补贴的模式2009年起于江苏扬州,后来广东江门、安徽芜湖跟进。地方政府一般用抵税的方式进行补贴,这是各地招商引资的常态;扬州模式不同之处在于现金给付。譬如,对企业购置的LED外延片生产所用MOCVD炉以财政资金补助,红黄光MOCVD补贴800万元/台,蓝绿光1000万元/台;设备到位后补助50%,试产补助30%,量产后验收提供20%尾款。一时间吸引了璨圆光电、蓝宝光电、真明丽等多家LED上游厂商进驻扬州。芜湖仿效,但把门槛设高到企业MOCVD的台数必须50台以上,但补贴上调20%,红黄光、蓝绿光分别提到每台960万元、1200万元,政策优惠上与其他城市拉开距离。

很快,芜湖招商效果显现。2010年1月,三安光电与芜湖市政府签订120亿元LED投资项目;2月,德豪润达与芜湖市政府签下总投资60亿元的LED项目;两家公司规划的MOCVD超200台。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芜湖就完成了扬州一年才完成的招商计划。扬州市政府2011年7月后没有延续补贴政策(2009年出台时只定了两年有效期)。同样地,芜湖实际上也已不再会对其他厂商实行这种设备补贴政策,当两年前成功引进三安光电、德豪润达两家大项目后就已达成招商目标。

国际上MOCVD设备售价折合人民币3000余万元,LED芯片厂商获得的补贴相当于设备款的三成多,这对厂商选择项目落地何处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补贴不光是金额,还意味着地方扶持力度有多大。据公开信息统计,芜湖2011年对两项目财政补贴达9亿元,占当年286亿财政收入的3%。地方政府愿意出巨额补贴,本身就抱有推动项目成功的极强动力,会有各种良好的配套服务,一旦项目失败,政府方面承受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这种和政府一体捆绑的招商模式,在新兴产业很常见。不仅是LED,光伏产业也是如此。尽管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大批企业出现巨大财务黑洞,但地方政府不惜借钱、筹钱助力,希望帮助企业熬过难关。都知道应该有企业淘汰以腾出市场空间,但各地都觉得本地的企业不能关。

同样地,合肥引进京东方也一度饱受争议。京东方所处的面板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所建的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2009年开建、2010年底量产,而公司2009年靠政府补贴7亿勉强实现盈利,巨额补贴大部分来自合肥政府;今年6月份合肥项目终于实现单月盈利,而京东方也在第三季度实现单季盈利,这与面板行业回暖、与合肥6代线满产满销有很大关系。合肥政府的压力可能也小了很多。合肥政府的算盘是:“十二五 ”期间由京东方合肥6代线拉动投资额800亿元。不过,事情还没结束,今年下半年开建的合肥8.5代线,总投资额285亿元,比6代线投资规模还大。如果京东方真的持续盈利,出现业绩拐点,皆大欢喜;如果行业景气波动,争议可能还将持续。

公共财政研究专家、中国预算网创办人吴君亮表示,国内的地方招商模式在国外是没有的,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地方首脑能够决定财政开支;地方优惠政策从税收返还、土地优惠等进化到现金补贴等方式,说明地方招商更加激烈,也说明地方领导受到的制约很小。吴君亮说,这里面绕不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只补贴这个行业?很多行业一样解决就业、贡献税收,要不要补贴?另外,财政补贴属于公共预算,应政府提议、人大审议,并告之社会、让社会有表达的渠道,社会不光是知道项目有什么好处,也知道有什么风险,从而减少官方不被理解的程度,也可减少地方领导为政绩而出现的冲动和随意。

财政补贴模式的优点是能迅速招来大项目,甚至短时间内就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争议之处是政府定位问题。如今,“找市场不如找市长”的口号重新流行。新兴产业以后还将不断涌现,研究人士认为,产业培育固然应该“找市长”,但“市长”们不能拔苗助长,以免让行业无序竞争,令一些企业盲目壮大,在“找到市场”前已支撑不住,最后成为包袱。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